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波洛克讲过一句话:
“所有母亲皆巨人!”
可是,这个巨人并不强大,常常是疲于奔命,咬牙硬撑,尤其是单亲妈妈和丧偶式育儿的妈妈们。
说起妈妈们的育儿状态,我想无非三种:
1、单亲妈妈
一个人带着孩子,不再婚,也不交往男朋友,牺牲自己,一切为了孩子。
就像一位妈妈跟我讲的,离婚那年,女儿才一岁,她二十五岁,现在十六年过去了,女儿长成了一个大姑娘,她也从一个美丽柔弱的年轻女性,变成了一位饱经风雨的坚强妇女,这一路走来,很多心酸,却从来无悔。
2、丧偶式育儿
自己虽然有丈夫,也类似于没有;孩子虽然有父亲,也类似于没有。
文章开头的波洛克,他母亲斯特拉,生育了5个孩子,她能单手横抱孩子于腰间,大步穿过农用机器和鸡群,打理家务和农活;而他的父亲勒罗伊,却生性敏感,他逃避现实生活,嗜酒如命,在家庭中,完全没有存在感,几乎没有参与过5个儿子的成长。
传统意识认为:
孩子就是女人的;
带孩子天经地义就是女人的活;
大老爷们,看孩子,教育孩子,丢份!
男人都是干大事的,女人就是要守家的。
结果,很多男人,大事也没干成,小事还不屑于干,就成了家里那个最无用的大爷,要老婆孩子敬着;或者稍微有点成就,就跟自己当了皇上一般,在家里说一不二,呼风唤雨。
很多男人,从孩子落地到长大,他们就没沾过手。
孩子教不好是妻子的责任,孩子学不好,是他自己不成器,就像一位丈夫跟妻子叫嚣的:“你儿子就是烂泥扶不上墙,别费劲了!”说这话时,他还是初中物理教学骨干。会教知识,却没有一丝一毫教育的意识。
不得不说,很多男人,在婚姻家庭中,幼稚的可怕。
3、互相扶持,互相成就的夫妻
华人里最厉害的导演就是李安。如果用8个字来形容的话,应该是“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”,一个丑妻,两个儿子,再大的成就,也淡然视之。
活明白了。
鲁豫采访他:不拍片的时候,在干嘛?
他讲:就是买菜,为家人烧饭。
又问:现阶段您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?
他答:我太太能够对我笑一下,我就放松一点。我就会感觉很幸福。我做了父亲,做了人家的先生,并不代表说,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,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,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,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。
在婚姻中不懈怠,是对亲情的敬畏。
他的妻子也非同凡响。
李安最初电影事业不顺遂的时候,在家里做了7年煮夫,就是做饭带孩子,妻子一人在外工作养家。李安气馁,觉得自己拖累了妻子,曾经偷偷自学计算机编程,妻子发现后,训他:“你做大导演的脑袋,怎么能写程序?”,这样的坚定,欣赏,才有后来李安的厚积薄发。
婚姻,就是互相扶持,互相成就。
可惜,懂这一点的人太少了。所以:
我们很多家庭,家不像家,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还冷,还孤独。冷战,争吵,打闹,空气中弥漫的怨气、恨意,把夫妻之间的情分,都耗尽了。
讲实话:
有工作,会赚钱,不代表你成熟了,只能说明你有能力了;有家庭,会经营,夫妻和睦,子女成才,幸福圆满,才意味着你真正长大了。
因为真正的担当,不是能力上的担当,而是精神上的担当,情感上的担当。
经营好一个家,你惠及到的,不仅仅是自己的爱人,父母,更有你的下一代。
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。根坏了,茎叶鲜有健康的。
就像刚才讲的波洛克,虽然后来成为美国艺术界大师级的人物,但是,童年时期,强势的母亲,让他望而生畏;缺席的父亲,让他终生软弱。最后,画的再好,地位再高,也活成了自己父亲的样子,稍有挫折,就酗酒,逃避,妄自菲薄,他精神上一直动荡不安,才44岁,就死于醉酒驾驶。
读他的传记时,我心痛不已。
这个世人眼里放荡不羁,有着强悍体魄的西部牛仔一般的男人,他的内心里其实一直都住着一个自卑、孤独、敏感的小男孩。
这个小男孩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一个安放心灵的温暖归宿。
他的悲剧,是必然的。
讲到这里,也许你要问:
赵老师,我离婚了,或者我是丧偶式育儿,有老公跟没老公一个样,是不是我的孩子就一定会受到影响?
是也不是。
孩子左边有父,右边有母,这是圆满。父母相爱,有礼,更是锦上添花,这是最好。
但是,最重要的,是父母有没有觉知。
也就是说,孩子的父母,其实,只要其中有一个,父性,或者母性,它觉知了,醒悟了,这孩子就是有福的。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觉知,醒悟,对孩子而言,也许就是双倍的痛苦。
所以,如果你现在是单亲妈妈,或者是丧偶式育儿,全凭自己在担当孩子,我要给你打三颗星,嗯,你已经是一个好妈妈,好爸爸了。
不过,想要打到五颗星,我们还需要有觉知和醒悟,要发现父性或者母性,要看到,要想到,要感受到孩子的精神与情感,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父母。
所以,今天我要给你们一点建议了:
第一个:
请不要再自怨自哀了。
台湾歌手赖佩霞讲过这样一句话:
如果你的母亲一辈子呈现出来的都是哀伤,是落寞,你还敢快乐吗?
一句话讲出了两个人的痛:被丈夫抛弃的母亲的苦和被母亲的苦楚牵制的孩子心里的苦。是的:
没有一个孩子,会对母亲的痛苦无动于衷。他们会把自己深埋在这份痛苦中,即便窒息,也要陪着母亲。
赖佩霞就是这样。
赖佩霞的父亲是美国人,母亲是台湾人。母亲怀她4个月的时候,父亲就抛下她们,一个人回了美国,然后就杳无音信了。
像很多被丈夫抛弃的女人一样,赖佩霞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中,她敏感,多疑,自卑,生下女儿后,她很少跟家人联系,也没有什么朋友,完全为女儿而活,也把所有的不如意,一股脑儿倾倒给女儿。
因为没有爸爸,小朋友们总是欺负赖佩霞,指着她的鼻子骂:“杂种!你是个没爹的孩子!”
小佩霞哭着跟妈妈告状。
妈妈没有解释和安慰,而是指责她:“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要你,只有我要你,你怎么可以不听话,跟其他孩子吵架?”
那一刻,我想,她是在骂女儿,更是在骂自己。
4岁时,母亲结束了一段感情。
她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泣,小佩霞问她怎么了?
妈妈说,男方不喜欢她有孩子,走了。
从此之后,每当看到母亲心情不好,在流泪,赖佩霞就会觉得是自己的错。她默默努力,想要自己成为一个“省心”的孩子。
赵老师怀孕的时候,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:
胎儿在母亲的身体内,是一件很神奇的事,一个身体,两颗灵魂,一体两命,所以,母亲的喜怒哀乐,孩子是第一个感知到的。
后来我发现,即便孩子生下来,也许一辈子,与母亲的感知,都是息息相通的。
家里妈妈欢乐了,这个家就欢歌笑语;妈妈伤心了,这个家就暗淡无光。妈妈在,这个家就是家;哪一天妈妈不在了,这个家,也就散了。
所以,亲爱的妈妈们,无论多么艰难,要知道,这个世界上,永远有一个人,你的孩子,他跟你在一起,虽然他现在还帮不了你什么,甚至还很幼稚,不懂事,但是,他是在拿自己整个生命,来陪伴你。
你不是孤独的。
你无需哀伤。
相反,你要用你的快乐,点燃他的童年和少年,让他元气满满的面对这一生风雨;你要用你的强大,告诉孩子,虽然人生总有遗憾,但是,此刻的幸福是我们可以把握的。
你要记得:单亲不是你的错,你不需要对孩子抱歉,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你要记得:婚姻不幸福,不代表你不好,你没有价值,尽早看清这一点,放下执念,珍惜眼前的好日子,你会因此而强大起来。
印度电影《神秘巨星》中,惨遭家暴的妈妈,为了小儿子不离开无情的丈夫,这是她的选择,她认了,但是,这不意味着她会悲悲切切。丈夫不在家的时候,是她最快乐,最自由的时刻,她会把握好每一寸时光,与女儿,儿子,欢乐,并支持他们的梦想。
谁能说,这样的母亲,不是另外一种强大呢?
她的强大,超越了她的丈夫,因为她庇护了孩子们的精神与未来,而他的丈夫,只提供给了孩子衣食和恐惧。
第二个:
问问自己,究竟什么是人生最重要!
去年有一位单亲妈妈,女儿初三,之前参加了我们在线培优,效果非常棒,单单数学一科就提升了30多分,班级名次也遥遥领先。
可是,后来却开始下滑。
妈妈暗中一调查,发现女儿早恋了。
她给我打来电话求助,哭得一塌糊涂。
她抱怨女儿不懂事,自己一个人带大她有多么不容易,多么艰难,她希望她能够为她争一口气,在亲戚、朋友、同事、前夫那里,为她要一张脸。
我问她:你理解的幸福是什么样子呢?
她愕然,似乎从来没有想过,她早已习惯做悲惨者了。
我又问她:你觉得分数高,事业好,就是人生的成功吗?
她这时似有所悟。
我又问她:作为一个女人,你希望你的女儿在婚姻上走你的老路吗?
有人说:婚姻是一个女人第二次投胎。
其实错了,应该这么讲,婚姻是每一个人的第二次投胎,无论男女。
好的婚姻关系,可以成就一个人,它为我们带来的人生的支持、启迪和帮助,甚至远远大于父母。
它决定了我们一生的生命质量。
所以,学会爱什么样的人,学会怎样与自己所爱的人共度一生,这是摆在每一个孩子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。
这个课题比abc,函数可难多了。函数学一个月,就可以学得很棒,abc好好记记,都可以脱口而出,可是,如何把握幸福,这还真是一道难题,即便是那些世界上最聪明,最会赚钱的人,也不敢说,自己懂得了全部的奥秘。
有的时候,爱错一个人,结错一次婚,它的严重程度,可远远大于,这次考试少考了30分。
所以,数学要学,语文要学,如何去爱,也要学。
我知道有很多单亲妈妈,或者在家庭中,不被丈夫尊重的妈妈,有时候,真的是急于让孩子替自己争口气。
但是,一叶障目,不见森林。
放下这片叶子,放下这个执念,你才能看到,对于孩子的一生,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们的孩子们,不但要有知识,还有有文化,有思想,有爱的能力,这样才能经营好一生。
第三点:
不要把你的命都给了孩子。
单亲妈妈都喜欢把自己的命献给孩子;婚姻不幸福的母亲,也会将所有的爱,寄托于孩子。
但是,极度的爱,往往是自私,会带来极端的掌控。
最后,两败俱伤。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所以,对于单亲妈妈,或者婚姻不幸福的母亲,我常常想说:人生苦短,不要虚度,一定要大胆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!
因为:适度自私,关爱自己,潇洒去活,这才是你给孩子上过的最好的一课。
最后,2018年暑假第一期走心课已经圆满结束了。
很多家长曾经担心,哇,改成线上是不是就没有氛围了,就失去效果了。可是,第一期,我们近300名孩子告诉我们,不是这样的,线上走心,更神交嗷!
教育,真的可以点亮每一个生命!就像一位妈妈讲的:如果30年前有人给我讲了今天的一半,我就会成为另外一个我!
还好,我们后面还有:第二期7月24日开课,第三期8月5日开课,名额有限,一定要抓紧嗷!